怎样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如何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图]

大众健康网2018-12-16 14:28

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常常会有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好,也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也不敢与老是亲近,对班主任来说,遇到总会感到自卑的学生,要做什么才能让哪些学生找回自信心呢?这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怎样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如何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1)

1、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

一、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我在接手一个班时,总会要求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或者学习成绩等,同时也要求学生初步规划一下自己的发展目标。当发现哪位学生有自卑感时,及时单独找他交谈,交谈时并不是开门见山说他的问题症结,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而是引导他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找自己的赏光点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做比较。通过全面、辨证地看待自身情况,认识到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和失败持理智态度,以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这样自卑便失去了温床。

我班的A同学曾经有很严重的自卑感,此君是一位德、体、劳都发展的很好的学生,唯独学习上掉队了,这使她很苦恼,内心充满了自卑。面对这种状况,我特意与她交流看法,让她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现在A同学已经是一位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学生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二、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

一个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不要总是关注自己的弱项和失败,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样可以强化他的自信心,驱散他的自卑阴影,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感。

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该同学是一位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处于上等的学生。只是他家里很贫穷,衣着较褴褛。家庭背景很令他感到自卑,总以为低人一等,于是,他除了努力读书外,其他什么活动也不参加。他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肯定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以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就会吃不消。

于是,我单独找他谈心,提醒他转移注意力,与同学们交流时多谈学习或某些活动的具体内容,在谈到家庭时多想想父母的温情。他试着这样做了,结果内心的自卑感果然消失了。

三、勉励学生以勤补拙、扬长避短

一个班上肯定会有一些学习成绩或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多少会有些自卑感。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当他们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不如人的时候,就狠下功夫,以勤补拙,采取笨鸟先飞的方法。成功后自然而然就消除了自卑。

同时,还可以引导这些学生扬长避短,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因此不能只看自己缺点不看优点。那么,最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扬长避短,以“长”补“短”.这一方面不行,也许另一方面比别人强。鼓励学生“以勤补拙、扬长避短”可以很好的帮他们克服自卑感。

四、鼓励学生学习名人

引导有自卑感的学生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例如身材矮小的拿破仑、身残耳聋的贝多芬、下肢瘫痪的罗斯福、少年坎坷艰辛的巨商霍英东,这些人要么有自身缺陷,要么有家庭缺陷,也都曾消极过、自卑过,但他们最终都成了卓越人士。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

2、克服自卑心理的措施

1、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

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

2、学会正确地归因

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3、提高自信心

当你在干一件事之前,首先应有勇气,坚信自己能干好。但在具体施行时,应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即使你失败了,也会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准备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导致心理失调。

4、体验成功

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

5、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6、建立新的兴奋点

当你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或改做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是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以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

7、正确地补偿自己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补偿: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二是扬长避短。例如苏格拉底其貌不扬,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功夫,最后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自我调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扬长避短,克服自卑。

8、注意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你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9、选准参照系

在与别人比较时,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比较。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自卑感。与人比较时要讲究“可比性”--选择适当的参照系,否则只有“人比人,气死人”.

“自卑型失意”心理,失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卑感的产生。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常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以至于悲观失望丧失信心。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及某种愿望的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

那么,自卑是如何产生的呢?自卑首先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有的同学往往会因为容貌长得丑,身材不够高而自卑。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更容易造成同学的自卑。因“自惭形秽”而不满意自己,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自己否定自己。

个人生活及家庭背景是构成自我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出生及生活的地方是城市还是乡村,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高低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有的同学不敢承认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自己看不起自己。以往遭受挫折和失败的经历,现在的社会地位也是产生自卑的重要原因。

受挫导致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愧无能而丧失信心,自我感觉在一切方面都不如人,忽视自己的优点,自觉在社会上毫无价值,几乎没有自信心,悲观失望,无所作为,自认为前途渺茫。上面的学生李某就属于这种情况。另外,他人的消极评价,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人的评价影响人们的自我评价。

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于依赖他人,如教师、父母、同伴给予的评价,并且很容易把他人的消极评价不由自主地转化为自我否定的评价,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

自卑感一经形成以后,如果不能及时克服,还会不断加重。对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调适。那么,中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首先,应增强自信心。

自信是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一个人自信的强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关系。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自卑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尽可能多地发挥特长,展示才华,从而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是有作为的。

同时还可以开展自信训练,如天天花点时间表扬自己、鼓励自己,哪怕有一点小小的成功也要为自己感到骄傲;一有自卑的情绪就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昂首挺胸,快步行走,仿佛告诉全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挺拔,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跑,自信油然而生。

其次,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自卑的学生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已显现出来的积极变化无所觉察,反而对自己的缺点盲目扩大,以点带面,并喜欢拿自己的短处同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不如人,越泄气。

因此,要改变自卑需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其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作出公正的评价,不要一味的盯着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放,选准参照系。在与别人比较时,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比较。

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产生自卑。与人比较时要讲究“可比性”,否则只有“人比人,气死人”;自己开个清单,在这张清单上,不仅要列出缺点和不足,还要列出优点和长处,要学会不失时机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补偿不足。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进行两方面补偿:

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决心和顽强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

二是扬长避短。例如苏格拉底其貌不扬,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功夫,最后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日常生活中,中学生要注意自我调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再有,改变自卑需要给予正确评价。中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往往依赖于教师、父母或同伴对他的评价。

如果他经常从教师那里得到表扬、奖励,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充满自信与希望,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行为。相反,经常受到批评、惩罚,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缺点,教师应尽量不用过多的批评指责,而应更多地给予婉言规劝和热情帮助;对他们的优点,应积极地给予表扬。

再次,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自卑与失败的频率有关。

学习生活一向顺利,偶遇失败易克服;但若多次遭受失败和挫折,就会产生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设限,变得自卑、悲观失望。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解决问题时,连续遭受不可预料的失败后,再解决问题时容易认输而不做努力,这被称为“习得性无助”.所以,多次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又引起失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