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真的太苦太苦了,大概可能只有超人才能忍受这样的苦味,或许小孩子会好一点,感觉小孩子虽然怕苦,但是一说喝就全喝下去了。大人真的是闻一闻就要退避三舍。不过还是因人而异。那么喝中药太苦想吐怎么办?喝中药怎么减轻苦味?
中药方剂是由多种中药配伍组成的,每种中药都具有苦、辛、酸、麻、咸、涩等不同的味道,所煎出来的煎剂将这些味道汇集到一起就会形成难以下咽的气味。特别是一些味觉神经敏感的病人,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1、采用小量频服法,即先让病人服一小口试探,若吐就让其吐出,如此两三次后,一般就可适应,然后再一次服下,一般就不会再吐了。
2、采用大量快服法,即待汤药凉了以后,屏住呼吸一口气将汤药喝完,饮药途中最好不要停顿,以免勾起药味而诱发呕吐。
3、采用药物干预法,甘草20克,水煎服,不吐时再服汤药(中药中有大戟、芫花、海藻、甘遂等反甘草药物则不用此法,以免出现相反作用)。
4、白芷末6克放于舌上,再以舌舐咽。
5、服药后呕吐不止时可在汤药中加1~2汤匙姜汁,或服药后再服一些姜汤。
6、饮完汤药后立即用凉开水漱口再饮少量凉开水。也可嚼一块口香糖以去除药味。
7、生姜有良好的止呕功能,能明显减轻呕吐症状。服药前可先饮一小口生姜汁,或在服用的中药汤剂中加入适量的生姜汁。生姜10-15克洗净切碎捣烂,加少量开水泡10分钟后加入药中。因高热或肝胃火盛而呕逆者,不妨采用凉药温服法,顺应疾病之性,便可减轻呕吐现象。同样,热性病亦可采用凉服法。
8、留心服药温度。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尤为敏感,因此,苦味汤药的温度应把持在15℃~37℃。
9、留心含、咽中药的部位。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尤其是舌尖。因此,药液进口后,最好将药马上含在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10、留心服药速度。药汁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到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服用时宜快不宜慢。服药后可立即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
1、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2、不宜为追求快速疗效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3、特殊体质人群应谨慎服用中药。比如脾胃虚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药后,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肠鸣等症状。最好先从中医师那里或者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如果属于比较典型的某种体质,则应当在吃中药前了解对应的禁忌情况。
4、孕妇服用中药应当谨慎。由于西药可能会引起胎儿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妇对中成药更加青睐。但部分中成药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谨记的是,孕妇对清热类、祛风除湿类、消化导食类、泻下类、理气类、开窍类、驱虫类、祛湿类等多种类型的重要应当谨慎对待。
5、煎制中药过程的注意事项。现代家庭中大多使用铁锅、不锈钢锅或者不粘锅,最好不要使用它们来煎制重要,而应该选择陶土的煎药罐或者砂锅。由于煎药是个时间较长的过程,使用金属制品很容易使某些药物成分和器具发生反应,产生或者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
6、中药汤剂忌过夜服用。我们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药汤内服。中药汤剂成分复杂,包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其他如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过夜后,不仅药效降低,更可能导致细菌繁殖,造成药液发馊变质。因此,吃中药应注意当日煎,当日服,切不可服用过夜中药汤剂。
7、慎用民间中药偏方。在我国民间,很多人乐于听信所谓神奇的重要偏方,来治疗一些棘手的病症。这些偏方民间流传,很多并无医学药典记载,有些或许有效,但并非所有民间偏方都是正确的。在面对民间重要偏方时,应当咨询正规医师,了解相关药物及配伍的效果等,再决定是否采用。
1、空腹服的中药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说,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而具体的服药时间包括:天未明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清晨天刚明)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如三大承气汤)等。一般,饭前空腹服药,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2、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此外,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3、所谓“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4、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睡前服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1、用吸管吸中药
由于人舌头上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所以用吸管吸中药可以减少中药的苦味。
吸中药时,将吸管放在舌根处,让药液直接进入咽喉,避免药液接触舌尖或舌头中部的味蕾,这样自然就能很大程度上地减少苦味。吸管的选择,以口径大的酸奶管为宜,便于输送药液。当然,年龄太小的孩子不宜使用这个方法,以免饮用时不慎导致呛咳。
2、适当添加调味品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在一些补益类汤药中加入大枣或甘草可减轻汤液苦味,还可以增强补益作用。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在晾凉的药汤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减轻苦味,但是腹泻和糖尿病(如何治疗糖尿病)患者不适合。
3、掌握位置
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4、凉一下再喝
另一个减轻苦味的方法是不要趁热喝中药(解表发汗药除外)。这是因为舌头的味感与温度有关。药液温度冷却至20—36摄氏度之间,易快速服下,且感觉不太苦。因为正常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摄氏度,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此时喝汤药感觉味道最苦。
当汤药的温度高于38摄氏度、或低于36摄氏度时,味觉神经不太灵敏,苦味就会减弱。不过,汤药高于38摄氏度有可能会烫伤口腔黏膜,因此20—36摄氏度之间是最好的选择。
5、喝药快速
药汁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故服用中药宜快不宜慢。喝药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响越小。喝汤药时最好使用吞饮法,饮满一口后快速吞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而顺势咽下。
6、立即凉水漱口
味蕾受凉水刺激时,对味觉的敏感度会降低。因此服药后立即用凉水漱口,可使苦味迅速减轻。漱口后再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必要时可嚼一块口香糖,及时去除口腔中的异味。
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那种白色粉末状的东西,说是蒙汗药,只要一点点就可以迷晕一头牛,更别说是一个人了,即使是一个壮汉也能瞬间倒地,那么这种蒙汗药在现实生活中有吗?其...
在武侠小说中,在电视剧或电影中,很多人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会在敌人的酒或者食物中下药,让其昏迷不醒,这样更加方便行动,而现在,蒙汗药就是所谓的麻醉剂,一...
以前总是在电视里面,尤其是那种古装电视里面,很多歹徒都会使用那种蒙汗药来陷害别人,陷害那些武功高强难以对付的敌人,但那都是属于违法的行为,那么在现代,这种药品还...
大家都知道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有蒙汗药,还有很多武侠小说里面都有提到这种药品,在古代是中药,粉末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药品真的存在吗?这种药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